朋友介紹來台北參加,

課程簡稱RPM

R=結果、P=動機、M=大量行動,

教導運用時間最主要是先思考做一件事情要先去思考投入這些時間換來的結果是如何?

而不是盲目的做一些事情,

先知道結果後,

2個要去想做這件事情的所有動機,

最後思考要如何有哪些行動方式?

並且有其他更圓滿的動作,

如寫下順序、明確時間、槓桿等。

 

我們對於目標、角色給予的詞彙,

有時會不具吸引力,

例如說股票交易員與找寶藏的,

後者可能會讓多數人更有動力,

又例如身體健康和像阿諾、鄭多燕的身材。

 

黃亞立老師運用心智圖法製作簡報,

是我看過最特別的,

上述完接著他用幾個例子、問題讓我們去思考,

教導大量行動的力量、分類的力量、2種紙條工具的撰寫。

 

佳言:

1.我事情好少,時間好多。

2.時間無法被管理,只有目標/事情。

3.尋找讓你隨時充滿動力的字眼。

4.希望等於絕望,我們只是希望非一定要(動機不同)

5.結果很重要,因為方法很容易。

6.很多事情不一定要你,是你覺得只有你能做。

7.人不做應該做的事情,人只會做會被檢查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lly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